“智慧公安”項目落戶上海 為市民安全提供幫助

“智慧公安”項目落戶上海 為市民安全提供幫助2018-03-06 來源:物聯中國 作者:1月31日正午時分,上海市人民廣場地鐵站,人流如織。地鐵安檢員熊瑛盯著眼前的智能安檢設備,看著一個個乘客的包從屏幕上“通過”。“幹安檢員4年多瞭,值班時,中午隻有半小時吃飯時間。”熊瑛說。

作為人群聚集公共場所的一名工作人員,熊瑛所在的崗位與上海“智慧公安”建設“大客流預警疏導”系統密切相關。

上海共建有16條軌道交通線路,車站389座,運營裡程666公裡,日均客流1000餘萬人次。為大力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水平,上海市公安局圍繞“最有序、最安全、最幹凈”的城市治理目標,全面部署和開展智慧公安建設,積極應對公共安全領域面臨的大量風險挑戰,助推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對大客流進行“智慧”疏導

黃浦區是上海中心城區,轄區內南京路、外灘、豫園、田子坊等旅遊熱點區域眾多,每到重要時間節點,就會有大人流聚集,安保壓力巨大。

近年來,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分局以“智慧公安”建設為契機,探索在人群聚集公共場所對大客流進行“智慧”疏導。

2017年12月31日晚,外灘迎新年活動進入倒計時。面對洶湧而來要到外灘“吼一嗓子”的人流,從當天16時起,全體安保力量上崗,對南京東路實施交通管制,並對外灘江堤部分通道實施“隻下不上”措施。

談及當天值勤現場,黃浦分局指揮中心指揮長蔡立新說:“當時,以外灘江堤為中心,在整個安保區域沿線佈置人流疏導警力,全線都在客流實時監測與預警系統的覆蓋之下。”

“以前都憑目測估算大概有多少人流。”蔡立新表示,經過幾年實踐,黃浦分局已經建立起較成熟的“客流監測與預警指揮系統”,基本實現瞭對短期客流趨勢的預測。

2018年1月11日上午,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因信號設備故障,佘山站至松江大學城站區段列車限速運行,發車時間延長,造成9號線部分車站出現集中大客流情況。

軌道公交公安通過視頻智能分析技術,第一時間發現大客流預警信號,及時通知車站並啟動應急預案,妥善開展客流疏導、治安秩序維護等工作,有效應對瞭此次因運營故障引發的車站及周邊集中大客流。

據上海市公安局軌道公交總靜電機保養隊副總隊長陳華介紹,在“智慧公安”建設中,上海軌交公安會同地鐵運營企業,整合無線網絡、閘機票卡、視頻智能分析等多種手段,先後在豫園站、人民廣場換乘站試點閘機票卡與智能視頻相結合的大客流風險監測系統。

經試點,該系統采集客流已基本契合實際客流曲線,智能視頻分析技術流量客流采集準確率達到96.6%。

“智慧”打擊電信網絡詐騙

2016年3月21日,由上海市政府主導、市公安局牽頭建立的“上海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以下簡稱“上海反詐中心”)投入試運行。該中心由公安、在滬商業銀行、通訊運營商、第三方支付機構、互聯網企業等相關部門和機構組建而成,並合署辦公。

這是個一體化運作的刑事犯罪研判打擊平臺,實現對全市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統一受理”“統一查詢”“統一封堵”和“統一查處”,打破瞭各警種、部門、行業之間的壁壘,集科學指揮、大數據研判、警社企聯動機制於一體。

2016年7月27日,上海反詐中心研判發現,一名70歲的上海老太太王某某是電信詐騙潛在被害人。於是,中心的董建平等3名民警立即前往王某某的居住地。同時,中心通過市局指揮中心聯靜電油煙處理機系屬地普陀分局石泉路派出所民警上門勸阻。

到達王某某傢後,董建平發現她不在傢,老伴稱她去銀行辦事瞭。民警詳細解釋瞭具體情況,讓其愛人立即電話聯系王某某,不要進行任何銀行業務操作。

隨後,董建平和同事立即趕到王某某所在銀行,開展勸阻工作。在民警的耐心解釋下,王某某終於相信自己遭遇瞭電信詐騙,並稱“要不是民警及時趕到,我就要將卡裡的40萬元存款匯出去瞭”。

2017年8月15日,上海反詐中心制定並下發執行《上海市公安局關於對電信網絡詐騙活動潛在被侵害人開展聯動勸阻工作規范(試行)》,在中心工作人員挖掘並遠程勸阻“潛在被害人”後,指令屬地派出所處警見面和二次回訪。

據統計,自上海反詐中心成立以來,已成功破獲“11·28”虛假提升淘寶店鋪排名網絡詐騙案、“1·11”系列虛假辦理信用卡電信詐騙案等公安部督辦案件,共抓獲犯罪嫌疑人50名,串並涉及全國案件4100餘起。

“智慧公安”是一棵“參天大樹”

上海“智慧公安”建設,讓傳統的警務模式向現代警務模式轉變,讓勤務模式更加精準高效,通過“雲端支撐”,向民警精準推送異動、隱患、風險和警情,處置更加就近、精準。

上海市公安局科技處處長陳超表示,上海“智慧公安”建設,以國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方向,融入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和“智慧城市”發展願景,帶動公安工作的科技創新和深化改革。同時,打造“感知泛在、研判多維、指揮扁平、處置高效”的精準警務,全面實現公安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

目前,上海市公安局已初步規劃完成“上海‘智慧公安’5年建設規劃”,到2022年,深度開發、深度應用各類系統模型,形成“一中心、一平臺,多系統、多模型,泛感知、泛應用”的工作格局。

“按照‘邊規劃、邊行動、邊完善’的工作思路,我們啟動瞭首批22個技術成熟、實戰急需的重點項目。”陳超說,“著眼於未來具備強大數據容納能力、毫秒級響應計算能力的發展目標,采用租賃雲服務方式,上海已初步建成上海‘智慧公安’數據中心,為城市大腦提供強大運算能力、異構存儲模式、快速響應能力。”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采訪中還獲悉,目前上海楊浦、徐匯等地居民小區先後開展“智慧安防社區”建設試點,違法犯罪案件顯著下降。虹口區白玉蘭廣場、黃浦區南苑小區采用高層建築智能化火災防控模式,實現“零火災”。穿戴式智能警務終端基本完成樣品試制,水下作業機器人已在蘇州河皮劃艇馬拉松賽事安保等工作中試點應用……

“智慧公安的建設,築牢瞭城市公共安全的‘底板’!”上海市公安局負責人打瞭一個形象的比喻:“‘智慧公安’是一棵參天大樹,沐浴在‘智慧城市’的陽光下。數據中心是土壤、超算中心是樹根,平臺是樹幹,系統是樹枝,模型是樹葉,泛感知是肥料,泛應用是花朵,內嵌‘大腦’(人工智能)和‘血管’(網絡)。再配上一個保健醫生(保障體系),加上充足的水分(民警的責任心和創造性),最終將結出現代警務流程再造和現代隊伍管理升級兩大果實。”

關鍵詞:智慧 公安建設 上海中心城區 上海軌道交通 項目落戶

靜電機
A4D7D2685B0E1CE4
arrow
arrow

    lvv179ln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